您现在的位置是: > 问答

操盘爆款剧第二部的苦和甜,她都尝了一遍|猎2|张翼芸|猎1

2025-04-27 20:17:15【问答】5人已围观

简介时间回到2021年3月,《猎罪图鉴》开机,彼时的总制片人张翼芸也没有十足的把握,谁都不知道这部“逆潮流”的悬疑剧能播出什么成绩。为什么说它“逆潮流”呢?没有IP加持,没有流量演员,并非平台定制。在当下

时间回到2021年3月 ,《猎罪图鉴》开机,爆款部彼时的剧第总制片人张翼芸也没有十足的把握,谁都不知道这部“逆潮流”的苦和悬疑剧能播出什么成绩。

为什么说它“逆潮流”呢?甜都没有IP加持,没有流量演员 ,猎张猎并非平台定制。翼芸在当下的操盘尝遍市场环境中 ,想要做这样一部作品 ,爆款部是剧第要鼓足勇气的。拍摄完成 ,苦和直到发行播出,甜都《猎罪图鉴》的猎张猎前景也并不明朗 ,但结局却出乎意料,翼芸《猎罪图鉴》(以下简称《猎1》)爆了 。操盘尝遍

3年前刚开机时 ,檀健次和金世佳积攒都并非“顶流”。而3年后的今天 ,一切早已是旧貌换新颜 ,《猎罪图鉴2》(以下简称《猎2》)杀回来了 。

“因为《猎1》的成绩给了我们继续创新的信心 ,才有了《猎2》启动的可能 。”张翼芸说 。但在《猎1》的突破创新之后 ,《猎2》的破题点在哪里?如何讲好系列化的故事 ?《猎罪图鉴》系列还有哪些创作空间呢 ?

深化杜城和沈翊的核心人物关系

悬疑剧的市场,越来越卷了。即便《猎1》和《猎2》之间 ,只间隔了3年,但张翼芸还是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。她越来越清晰地感知到,“只有足够创新、足够有独特性的作品才能脱颖而出 。”

在《猎1》之前 ,张翼芸操盘的作品大多都是传统的刑侦剧 ,当年的《猎狐》就是她的代表作之一。想要创新,就是从颠覆传统开始  ,“充分发挥想象力”。

因为没有数据支撑 ,没有成功案例参考 ,在创作《猎1》的时候,没有人坚定地认为 ,一定会有第二部 。“《猎1》全部播完  ,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,我们才最终决定创作《猎2》。”

从哪里下手呢?从复盘《猎1》开始。

“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复盘和分析观众对《猎1》的反馈,以及我们创作的得失。”张翼芸说。复盘中团队认为 ,人设和主要人物关系的建构是《猎1》最为核心的价值 ,还有故事和案件的拓展 ,以及情感和主题表达的挖掘和呈现 ,这些都是可以促进创作进一步深化的发力点。

《猎2》的创作 ,也越来越“大胆”起来,用张翼芸的话说,“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过程 。”但“刑侦剧”和“奇思妙想”这两个完全不沾边的词,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呢?

原来,是通过艺术和美学。因为沈翊破案 ,既是感知的抵达,又是艺术的呈现。他身上的艺术人格和天性,让他注定要不断去探索未知。

《猎2》花了大篇幅的剧情去呈现沈翊的破案视角,让观众看到他从第一季的“画骨” 、“画人”,到第二季“画心”的变化。“第一季中,我们让观众认识了沈翊和画像师这个职业 ,第二季就要从点到面 、从外到里打开沈翊这个人物,展现画像师对案件侦破的更多维的技能 。

而“刑侦”的部分 ,则是杜城来负责 ,“杜城的视角是建构和呈现每个案件侦破过程 ,包括确定案件的性质 、指挥侦查行动等,沈翊则是提供解题破迷的关键技术支持” 。二人形成了一种提问和回答的关系,最终是否相信沈翊、做出行动 ,是由杜城决定的 。”

“他们的关系就像是一辆汽车  ,沈翊是发动机,杜城是制动器 ,沈翊的超强感知力和探索欲会让他不断往前冲,而杜城在理性的规则约束框架下 ,会掌控沈翊  ,让他不至于偏离轨道 。”

案件向内挖掘

从《猎1》到《猎2》的三年时间里 ,通过多部优秀作品的不断努力 ,市场已经培养出了一批悬疑剧的爱好者,他们有专业的眼光 ,也有更高的要求。

《猎罪图鉴》系列相比其他的悬疑探案剧 ,女性受众比例更高 ,但案件设置并不只局限于女性表达,不同的单元触达了不同的阶层 、年龄、性别 、处境的人 ,比如闵雪案 、盲童案等,通过他们的故事,不仅能拓宽案件的边界,还能让沈翊完成“画心”的工作,去洞察人性,最终完成《猎2》的主题表达——人性即宇宙。

“沈翊的人设和艺术性表达,决定了《猎2》的风格特性是离地半尺的 ,但为了让观众有代入感,案件中的故事和人物必须来源于现实生活 ,场景 、服化道也都需要有真实质感 ,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对于沈翊‘神性’特质的信任。”

如何呈现案件侦破的过程和背后犯罪心理的复杂性,是张翼芸需要去做全局把握的 。在保留《猎1》的独特性和极致性的基础之上 ,《猎2》再度升级 ,案件的视角更加广阔,每个案件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也更加完整 。

沈翊的工作方式和内心世界,在《猎2》中被更加完整地展现出来 。他应该画什么 ?又为了什么而画?在《猎2》中也着墨更多 。比如第一个案件中为爱豆杀人的小蛋壳 ,她内心的魔鬼是什么 ?沈翊凭借感知力与想象力走进小蛋壳的内心世界 ,最终找到症结所在 。

作为一部“艺术性刑侦剧” ,案件的呈现也需要有艺术性的表达,“其实我们应该叫‘图鉴猎罪’ ,因为是要通过沈翊的感知洞察,完成人物外貌和心理的画像,再去揭秘案件真相。”

之所以有更多女性爱看《猎罪图鉴》系列 ,正是因为故事中展现出的案件背后的人物命运和情感表达  ,“要让故事能够符合当下普世的价值观表达和情绪共鸣 ,这一点是我们坚持的  。”

看见猎罪团魂

任何系列剧要做第二季,凑齐原班主演回归当属最难 ,尤其是第一季成为爆款之后 。

决定要做《猎2》之后,张翼芸没有着急先去和演员们签约 ,而是先和主创团队把故事和人物的创作方向和核心表达基本确定,并完成剧本初稿  。“主演团队对于自己的角色都有很深的感情,三年的经历 ,让他们像在平行时空里与角色一起在共同成长,同时他们对我们创作团队也非常信任,对于续作的创作也充满热情。”当演员们看过剧本初稿之后 ,都爽快地签订了合同。

“在《猎2》的拍摄里 ,演员们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二度创作当中。”张翼芸很期待和欣慰这样的创作氛围,她希望演员们可以有更大的创作空间,因为从《猎1》到《猎2》 ,他们才是自己角色的代言人。

从《猎1》到《猎2》过去了三年 ,张翼芸也看到了演员们的成长,她也有信心 ,这些演员能够展现出剧中角色的成长 ,“他们已经成为了非常稳固的‘猎罪天团’ ,在《猎2》中他们也更有团魂了。”

“在创作的过程中 ,主演们不只是考虑自己的角色 ,更会从整部戏的节奏的角度进行考量 。在一些警局日常的戏份中,他们现场的很多即兴表演,让人物变得更加丰满、生动 。”这些表达 ,其实都是基于演员对于各自角色更为深入的了解。可以说,《猎1》完成了角色们从0到1的确立 ,《猎2》则是在1的基础之上 ,去找寻无尽的可能。

张翼芸明显地感觉到,檀健次、金世佳这两位主要演员对沈翊和杜城更有感情了 ,“《猎1》中的杜城,他信任了沈翊的特殊能力,到了《猎2》 ,杜城更进一步接受了与众不同的沈翊这个人 。” 

《猎1》的横空出世,改变了依靠数据支撑才可能打造爆款的市场偏见,也证明了悬疑探案剧这一类型的受众不是只能以男性为主导 。如今,《猎2》已经播出过半 ,观众的追剧热情持续高涨 。那么《猎罪图鉴》系列,还会有第三季吗?张翼芸的回答是 ,“我希望有 。”

“《猎2》在12月10日首播 ,我们也是才刚刚完成了所有的后期制作工作 ,目前还没沉下心来正式着手《猎3》的创作,我希望等到《猎2》全部播完 、我们整体复盘之后 ,再开始考量续作  。目前还需要一些时间。”

如果说《猎1》是对市场的一次试探 ,《猎2》就是在观众认可和信任的基础上 ,开始建立独属于自己的剧集创作风格  ,“创新一定有风险,但是不创新就没有未来” 。如果会有《猎3》 ,又会带领观众经历什么呢?我们充满期待。

很赞哦!(5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