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 > 问答

操盘爆款剧第二部的苦和甜 ,她都尝了一遍|猎2|张翼芸|猎1

2025-08-16 01:57:48【问答】5人已围观

简介时间回到2021年3月,《猎罪图鉴》开机,彼时的总制片人张翼芸也没有十足的把握,谁都不知道这部“逆潮流”的悬疑剧能播出什么成绩。为什么说它“逆潮流”呢?没有IP加持,没有流量演员,并非平台定制。在当下

时间回到2021年3月 ,《猎罪图鉴》开机,爆款部彼时的剧第总制片人张翼芸也没有十足的把握,谁都不知道这部“逆潮流”的苦和悬疑剧能播出什么成绩。

为什么说它“逆潮流”呢 ?甜都没有IP加持,没有流量演员 ,猎张猎并非平台定制 。翼芸在当下的操盘尝遍市场环境中,想要做这样一部作品,爆款部是剧第要鼓足勇气的 。拍摄完成  ,苦和直到发行播出,甜都《猎罪图鉴》的猎张猎前景也并不明朗,但结局却出乎意料 ,翼芸《猎罪图鉴》(以下简称《猎1》)爆了。操盘尝遍

3年前刚开机时,檀健次和金世佳积攒都并非“顶流” 。而3年后的今天,一切早已是旧貌换新颜 ,《猎罪图鉴2》(以下简称《猎2》)杀回来了。

“因为《猎1》的成绩给了我们继续创新的信心,才有了《猎2》启动的可能。”张翼芸说。但在《猎1》的突破创新之后 ,《猎2》的破题点在哪里 ?如何讲好系列化的故事?《猎罪图鉴》系列还有哪些创作空间呢?

深化杜城和沈翊的核心人物关系

悬疑剧的市场 ,越来越卷了。即便《猎1》和《猎2》之间,只间隔了3年 ,但张翼芸还是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。她越来越清晰地感知到,“只有足够创新 、足够有独特性的作品才能脱颖而出 。”

在《猎1》之前,张翼芸操盘的作品大多都是传统的刑侦剧,当年的《猎狐》就是她的代表作之一。想要创新 ,就是从颠覆传统开始,“充分发挥想象力”。

因为没有数据支撑 ,没有成功案例参考 ,在创作《猎1》的时候 ,没有人坚定地认为  ,一定会有第二部 。“《猎1》全部播完 ,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,我们才最终决定创作《猎2》。”

从哪里下手呢 ?从复盘《猎1》开始 。

“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复盘和分析观众对《猎1》的反馈 ,以及我们创作的得失 。”张翼芸说。复盘中团队认为,人设和主要人物关系的建构是《猎1》最为核心的价值 ,还有故事和案件的拓展,以及情感和主题表达的挖掘和呈现,这些都是可以促进创作进一步深化的发力点。

《猎2》的创作 ,也越来越“大胆”起来 ,用张翼芸的话说 ,“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过程。”但“刑侦剧”和“奇思妙想”这两个完全不沾边的词 ,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呢 ?

原来 ,是通过艺术和美学 。因为沈翊破案 ,既是感知的抵达,又是艺术的呈现 。他身上的艺术人格和天性 ,让他注定要不断去探索未知 。

《猎2》花了大篇幅的剧情去呈现沈翊的破案视角 ,让观众看到他从第一季的“画骨”、“画人” ,到第二季“画心”的变化 。“第一季中,我们让观众认识了沈翊和画像师这个职业 ,第二季就要从点到面、从外到里打开沈翊这个人物 ,展现画像师对案件侦破的更多维的技能 。

而“刑侦”的部分,则是杜城来负责 ,“杜城的视角是建构和呈现每个案件侦破过程,包括确定案件的性质 、指挥侦查行动等  ,沈翊则是提供解题破迷的关键技术支持”。二人形成了一种提问和回答的关系,最终是否相信沈翊  、做出行动 ,是由杜城决定的。”

“他们的关系就像是一辆汽车 ,沈翊是发动机,杜城是制动器 ,沈翊的超强感知力和探索欲会让他不断往前冲 ,而杜城在理性的规则约束框架下,会掌控沈翊,让他不至于偏离轨道  。”

案件向内挖掘

从《猎1》到《猎2》的三年时间里,通过多部优秀作品的不断努力 ,市场已经培养出了一批悬疑剧的爱好者  ,他们有专业的眼光 ,也有更高的要求 。

《猎罪图鉴》系列相比其他的悬疑探案剧 ,女性受众比例更高,但案件设置并不只局限于女性表达,不同的单元触达了不同的阶层、年龄、性别、处境的人,比如闵雪案 、盲童案等,通过他们的故事 ,不仅能拓宽案件的边界 ,还能让沈翊完成“画心”的工作 ,去洞察人性 ,最终完成《猎2》的主题表达——人性即宇宙。

“沈翊的人设和艺术性表达,决定了《猎2》的风格特性是离地半尺的 ,但为了让观众有代入感 ,案件中的故事和人物必须来源于现实生活  ,场景、服化道也都需要有真实质感,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对于沈翊‘神性’特质的信任。”

如何呈现案件侦破的过程和背后犯罪心理的复杂性,是张翼芸需要去做全局把握的 。在保留《猎1》的独特性和极致性的基础之上 ,《猎2》再度升级,案件的视角更加广阔 ,每个案件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也更加完整 。

沈翊的工作方式和内心世界,在《猎2》中被更加完整地展现出来。他应该画什么 ?又为了什么而画?在《猎2》中也着墨更多 。比如第一个案件中为爱豆杀人的小蛋壳,她内心的魔鬼是什么 ?沈翊凭借感知力与想象力走进小蛋壳的内心世界 ,最终找到症结所在 。

作为一部“艺术性刑侦剧” ,案件的呈现也需要有艺术性的表达,“其实我们应该叫‘图鉴猎罪’,因为是要通过沈翊的感知洞察,完成人物外貌和心理的画像,再去揭秘案件真相 。”

之所以有更多女性爱看《猎罪图鉴》系列,正是因为故事中展现出的案件背后的人物命运和情感表达 ,“要让故事能够符合当下普世的价值观表达和情绪共鸣,这一点是我们坚持的。”

看见猎罪团魂

任何系列剧要做第二季,凑齐原班主演回归当属最难 ,尤其是第一季成为爆款之后 。

决定要做《猎2》之后 ,张翼芸没有着急先去和演员们签约,而是先和主创团队把故事和人物的创作方向和核心表达基本确定 ,并完成剧本初稿。“主演团队对于自己的角色都有很深的感情 ,三年的经历,让他们像在平行时空里与角色一起在共同成长  ,同时他们对我们创作团队也非常信任  ,对于续作的创作也充满热情 。”当演员们看过剧本初稿之后,都爽快地签订了合同。

“在《猎2》的拍摄里 ,演员们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二度创作当中。”张翼芸很期待和欣慰这样的创作氛围 ,她希望演员们可以有更大的创作空间 ,因为从《猎1》到《猎2》 ,他们才是自己角色的代言人。

从《猎1》到《猎2》过去了三年 ,张翼芸也看到了演员们的成长,她也有信心,这些演员能够展现出剧中角色的成长,“他们已经成为了非常稳固的‘猎罪天团’,在《猎2》中他们也更有团魂了。”

“在创作的过程中,主演们不只是考虑自己的角色 ,更会从整部戏的节奏的角度进行考量。在一些警局日常的戏份中 ,他们现场的很多即兴表演 ,让人物变得更加丰满 、生动  。”这些表达 ,其实都是基于演员对于各自角色更为深入的了解 。可以说 ,《猎1》完成了角色们从0到1的确立 ,《猎2》则是在1的基础之上,去找寻无尽的可能 。

张翼芸明显地感觉到 ,檀健次 、金世佳这两位主要演员对沈翊和杜城更有感情了,“《猎1》中的杜城,他信任了沈翊的特殊能力 ,到了《猎2》,杜城更进一步接受了与众不同的沈翊这个人 。” 

《猎1》的横空出世 ,改变了依靠数据支撑才可能打造爆款的市场偏见,也证明了悬疑探案剧这一类型的受众不是只能以男性为主导 。如今,《猎2》已经播出过半,观众的追剧热情持续高涨。那么《猎罪图鉴》系列 ,还会有第三季吗?张翼芸的回答是,“我希望有 。”

“《猎2》在12月10日首播 ,我们也是才刚刚完成了所有的后期制作工作,目前还没沉下心来正式着手《猎3》的创作,我希望等到《猎2》全部播完 、我们整体复盘之后 ,再开始考量续作。目前还需要一些时间 。”

如果说《猎1》是对市场的一次试探,《猎2》就是在观众认可和信任的基础上,开始建立独属于自己的剧集创作风格,“创新一定有风险,但是不创新就没有未来”  。如果会有《猎3》 ,又会带领观众经历什么呢 ?我们充满期待 。

很赞哦!(988)